:::
博物館區的水源取自曾文溪,經唧筒揚水至沉澱池沉澱再送至快濾筒室(B館),經濾材或加藥(加入明礬、曹達藥劑…)過濾等過程,再利用送出唧筒室(C館)將水送至南側山上淨水池內貯水,最後以重力給水方式,供應整個臺南市的民生用水。
A館
快濾池室
快濾池室
二戰後因人口增加、用水量大增,日治時期水道設施不敷使用,臺灣自來水公司於1952年增建了-快濾池室。快濾池室是地下一層、地面一層之加強磚造建築,外牆淺綠裝修拉毛處理形成特殊質感,屋架則為典型純木造正同柱式桁架,地下層目前還保留完整快濾池管線。其功用是使用砂粒、礦石等粒狀濾料,對原水進行快速過濾,以便截留水中懸浮固體、細菌、微生物等雜質,完成過濾程序產生淨水。
B館
快濾筒室/辦公室
快濾筒室/辦公室
快濾筒室建於日治時期,主量體為磚造承重牆結構系統的廣間型建築,外側設有扶壁柱增加牆體抗震力。挑高屋頂上的木桁架跨度高達16.3公尺,因此在水平橫樑中間以鋼索增加抗拉力;屋頂挑高是為了排除室內機具所產生的熱氣,除了兩側開了多面窗戶排氣外,屋架則採用太子樓的設計,利用浮力通風原理將熱空氣往室外排出。
快濾筒室主要分為三個區域,包括:中央擺設快濾筒機具的濾過器室、側邊的化學加藥室及後方的試驗室、暗房、消毒室、辦公室等空間。
原水先進入化學加藥室淨水,包括:製造及添加硫酸礬土、蘇打溶液以去除水中細小雜質和微生物。加藥後的原水再輸送至快濾筒室,將水進一步經由濾材過濾潔淨,才輸送到送出唧筒室。C館
送出唧筒室
送出唧筒室
送出唧筒室於1922年啟用,主體結構由內側磚牆與外側鋼筋混凝土柱樑框架構成,柱樑框架節點擴大斷面增加剛度,也因此形成了建築外觀的最大特色。上方木桁架為正同柱式桁架,抗拉之吊鞍構件以鋼棒取代常見之木料,並設有維修用天車軌道,內側牆體與立柱多處可見有提升結構強度、韌度之補強鐵板。
整體空間除了主要的唧筒室之外,還包括:設備維修室、凝氣室、火力發電室及變壓器室等,此為提供唧筒機動力的相關設備。
唧筒室內有4組唧筒機,由濾過器室快濾後的清水,會先匯集到北面的第二唧筒井進行水量調節,之後藉由此處的唧筒機,將水輸送至地勢較高的淨水池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