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疫情仍然影響全球的狀況下,過去每逢三、四月的追櫻出國熱潮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國內各處賞花秘境大量曝光。現在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的巴爾頓大道,就有整排粉紅色的花旗木爆炸性盛開,看上去就像櫻花大道一樣浪漫,成功營造出「偽賞櫻」情境。
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的巴爾頓大道,是為了紀念日治時期對臺灣現代水道工程甚鉅,建立水道博物館前身原臺南水道建築藍圖的「臺灣自來水之父」- 威廉巴爾頓。大道兩側各有一排日治時期種植的大王椰子,相當具有氣勢;而水道博物館開館時,則規畫於大王椰子中間穿插種植花旗木,開花時可觀賞,天熱時又可遮陰乘涼。現正逢花旗木開花期,整排花旗木一次綻放,彭湃的粉色花朵間不見一片綠葉,讓巴爾頓大道瞬間被染上一層浪漫的粉紅色,儼然成為了園區內的羅曼蒂克大道,成功吸引所有遊客停下腳步拍照賞花。
花旗木又名泰國櫻花,但其屬於豆科植物,與薔薇科的櫻花截然不同。花旗木成串的花朵在盛開時能夠完全覆蓋住枝幹,讓整棵樹成為粉紅色,確實就像國人們熱愛的櫻花一樣,但花期比只有一周的櫻花更長,在臺灣的3到5月都能夠欣賞到花旗木的美妙身姿,在西方更稱呼它為「粉紅雨」(Pink Shower Tree),可見花旗木的魅力與櫻花相比毫無遜色,也更適合臺灣的氣候。
文化局表示,為了符合博物館名稱中的「花園」二字,以及為市區近郊處增添一處可供休閒踏青的自然場域,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最初在規劃時,便規劃大量植栽景觀,並且時常更換,包含在去年年底引爆「賞雪熱」的聖誕白雪、春節期間吸引上萬人次湧進的金黃玻斯菊花海、三月時初登場驚艷眾人的墨水樹等等,隨著季節輪番登場的花卉景觀,是取代疫情衝擊無法出國賞花的最佳選擇。
館方表示,園區內的花旗木從三月底就已經開放至具觀賞性的程度了,而今年降雨量明顯不足,水資源使用上各地陸續拉起警報,花旗木反而能因此爆炸性綻放,與去年相比花況更佳,目前已經開了約七成,正是觀賞的好時機,此外,以其花期長的特性,估計至五月中旬仍有花可賞。
在旅日風潮盛行下,出國賞櫻幾乎成為全民運動,因為國人們對櫻花的熱愛,也讓國內各地紛紛跟風種植,但在臺灣濕熱的環境下,喜愛冷涼氣候的櫻花樹多難以適應,整片染病死亡的例子也時有所聞。而花旗木原產於泰國、越南等東南亞一帶,比櫻花更能適應臺灣亞熱帶型的天氣,高大的樹型與盛開時的壯闊場面,也絲毫不遜於櫻花。水道博物館選擇種植花旗木取代櫻花,除了能一解賞櫻無處去之苦,也能讓人留意到其實有許多樹種,開花時風景無限。